4月9日晚🈴🧙♀️,意昂体育4招商舉辦了2020年第1期休旅論壇之專家論壇,本期論壇由張佑印副教授主講🔄,主題為“全域旅遊理念下的區域休閑與旅遊產業發展思路”。副院長蔣依依教授主持,體育旅遊教研室主任楊占東老師作為對話嘉賓參與討論🪰😻。體育、旅遊學界與業界代表以及意昂体育4招商部分教師和學生共計180余人參加了此次論壇🥺👩👩👧。
主講人簡介
張佑印,管理學博士、意昂体育4招商副教授、中國科意昂4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博士後🐞、中國管理科學學會旅遊管理專業委員會委員。重點研究方向為旅遊者行為及旅遊流研究,從研以來先後主持參與各類國家級科研項目20余項,出版旅遊研究專著2本,在《旅遊學刊》、《人文地理》、《資源科學》等刊物發表論文50余篇🍢,獲得省部級科研獎勵3項,先後主持參與各類旅遊規劃40余項。2019年掛職內蒙古呼倫貝爾市🙍🏻,任政府副秘書長🧓🏽、市文化旅遊廣電局副局長等職務。
精彩再現
1.旅遊經濟是什麽?
(1)旅遊可以創造價值🤏🏽。以西安和上海的五星級酒店價格作為對比,之所以客房價格有差異🌺,主要原因是地租和周邊配套環境的不同👳🏻,所以價格差別很大。莫幹山的裸心谷酒店沒有好的地租和配套環境💁🏻,但是酒店價格卻也能達到兩三千,是因為旅遊經濟模式下,莫幹山好生態環境產生了經濟價值。
(2)旅遊可以變廢為寶。以柏林墻拆除為案例,分析具有歷史意義的墻體再被作為廢物處理時沒有價值🧳,但在旅遊經濟模式下🤹🏿♀️,其成為旅遊商品,具有了經濟價值和旅遊價值。
(3)旅遊可以改變屬性。以油菜籽為例🤚🏻,它的價值本身應該是榨成食用油供人們烹飪使用。然而🖋,在旅遊經濟模式下,油菜花成為油菜的核心價值,各地通過舉辦油菜花節發揮油菜的作用,有些地區甚至在開完花後不等結子便將油菜割掉就種植其他應季觀賞花卉了。這個過程中則改變了油菜的原始屬性🙏🏼,使其成為觀光旅遊吸引物。
(4)旅遊可以顛覆人們對市場規律的認識。以農副產品為例👨🏻🏭,超市售賣或者作為農業和觀光采摘的農作物雖然屬性相同🧑🏼🤝🧑🏼,然而具有完全不同的市場經濟規律。
總體來看👦🏿,旅遊經濟不同於傳統認知中的模式👏🏼,它具有更強的輻射帶動性,休閑旅遊業的發展將不斷的改善區域生態環境和人文環境,提升區域軟實力,進而使得區域更加宜居、宜遊👶🏿、宜業👨🏽🏭⛎,而旅遊客流則可以免費帶來人才流🪱、信息流和資金流,進而推動社會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蘇州、杭州的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正是旅遊經濟模式的有效印證,而下一步雲貴可能要發揮其旅遊價值,成為我國區域發展新的增長點。
2.全域旅遊是什麽?在一定區域內,以旅遊業為優勢產業,通過對區域內經濟社會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體製機製、政策法規🌃、文明素質等進行全方位🆎、系統化的優化提升👮🏿,實現區域資源有機整合、產業融合發展、社會共建共享,以旅遊業帶動和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
(1)全域旅遊提出的背景:①直接原因:旅遊供給側改革;②潛在原因:多規合一的促使;③內核原因:旅遊業發展中的矛盾;④助推原因:大眾旅遊時代的來臨;⑤助推原因🛀:自駕車旅遊的興起。
(2)全域旅遊理念:全時(不僅要重視日間休閑旅遊🛀🏿,夜間休閑旅遊更是區域發展的的重點)、全景(整個區域作為一個景區或酒店來協調發展)🔛、全民(本地居民也作為旅遊宣傳員和吸引物)、全產業(實現產業深度融合)🙇🏽♀️。
3.新理念下區域休閑與旅遊產業的發展思路:
休閑與旅遊的異同點👨💻:休閑是指在非勞動及非工作時間內以各種“玩”的方式求得身心的調節與放松,達到生命保健、體能恢復🫸🏼、身心愉悅的目的的一種業余生活;旅遊是人們為尋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進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遊覽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關系和現象的總和。
相同點:①內容相同:閑暇時間的一系列活動;②目的相同🤴🏿:愉悅性體驗;③對象相同🏋🏼:都是放松的人群。
不同點👮♂️:①旅遊是一個空間概念👋🏼,是非慣常環境(10KM)下的一種休閑體驗🫰;②休閑是一個時間概念,是對在工作時間以外的休憩娛樂活動🧓🏼🤦♀️。
發展思路👨🏽🔬:
(1)社會新特征9️⃣,決定休閑旅遊大方向🙊🐆。當前在人口老齡化、飲食健康安全📒、孤獨壓力、親子教育壓力的社會新特征下,生態康養旅遊、健體運動旅遊🕢、文化體驗旅遊✋🏻、親子娛教旅遊等旅遊業態所占的份額將越來越高,將是未來休閑旅遊業的重要發展基礎🍛。
(2)圍繞大方向,打造重點項目:圍繞生態康養旅遊☹️、健體運動旅遊、文化體驗旅遊🤖🔽、親子娛教旅遊等休閑旅遊大方向,未來可重點打造六大類旅遊項目:①康養休閑旅遊基地;②運動康體旅遊基地;③綠色鄉野度假旅遊示範區;④特色旅遊小鎮;⑤親子娛教基地。
(3)圍繞“流量”、“共享”等理念🌒,發展休閑旅遊產業要素🐺。對於區域休閑產業要素的發展,應本著以下七個方面的理念:①控規模:根據市場規模🥪,合理控製規模和結構,避免造成供不應求導致的重復建設問題和供過於求導致的閑置浪費問題;②聚人氣🫶🏽:通過低價高質的發展策略打開市場,贏得口碑,獲得足夠的客流量,最終通過客流量獲取收益💟;③共享化:本著“本地居民喜歡的才是遊客最愛的”的思路走市民與遊客共享的路線;④全要素吸引物化:謀劃自帶流量👩🏻🎤🎷、自帶IP的產業要素🥎,從而實現全要素吸引物化;⑤標準化👴🏼:通過標準化,防止劣幣驅逐良幣現象的出現🙇🏻♂️,保證區域基本的服務品質有保障🤵♀️;⑥顯智慧💇🏽♀️:加強科技要素的融入,提升休閑旅遊產業要素的獨特性和時尚感。其中,餐飲方面💂🏼♀️👔,可通過“圍繞傳統♗,彰顯旅遊,打造品牌”策略打造;旅遊住宿可通過“圍繞民宿🏫,彰顯主題🧑🏼🍳,引入品牌”的策略打造🥃🙇♂️;旅遊交通可通過“打造景觀廊道📑,豐富交通方式”的策略打造🦹🏼♀️;購物方面可通過“立足生活所需,融入文創基因,優化購物方式”的策略打造。
(4)“旅遊+”和“+旅遊”雙向推動,實現產業深度融合🆕👌🏽:①“產業”+“旅遊”👩🏽🔧:如農業旅遊、工業旅遊🚬、科技旅遊🧑🏼🦲、體育旅遊🐿、商貿旅遊等既豐富休閑旅遊產品,同時也提升了原有產業的價值和賣點🏄🏿♀️;②“旅遊”+“部門”:如旅遊交通、旅遊城建👨🦰、旅遊農林、旅遊文化、旅遊宣傳、旅遊政法等,讓休閑旅遊經濟模式貫穿到所有部門,真正實現區域旅遊發展✂️。
4.體育旅遊融合的思考:
(1)體育+文旅的戰略機遇顯著:①體育先天具有旅遊的特征🤷🏽;②旅遊活動離不開體育支持;③國家多元化政策支撐;④國內外市場潛力巨大😶🌫️;⑤我國發展體育旅遊條件優越。
(2)體育+文旅的需要破解的問題🔃:①體製機製不夠順暢;②體育旅遊政策優勢不夠顯著;③體育旅遊融合的理論體系亟需建立🪡;④融合深度和廣度有待加強;⑤體育旅遊的實效仍需延長;⑥體育旅遊在文旅產業中的地位亟需提升;⑦體育旅遊人才相對缺乏。
(3)體育+文旅的發展建議:①強化體製機製的協調;②推進相關概念👌🏿🧝🏿♂️、規範🥇、標準的製定;③做到全要素🫸🏽、全層次🅰️、全時段的融合;④上下合力推出一批體育旅遊發展的優惠政策✡️👨🏼🎓;⑤強化體育活動的文化內涵,提升旅遊活動的運動要素⚃;⑥優化體育旅遊設施和公共服務系統;⑦打造系列體育主題旅遊產品🙍🏽♂️,提升體育旅遊認知度;⑧深入探索具有旅遊吸引性質的體育活動🦵🏼。
對話環節:
楊占東老師:講座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視角,收獲很多👱🏻♀️🌇。當前健康中國、體育強國、2022冬奧會等背景下,全域旅遊視角下,體育旅遊融合發展的新模式,政府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更好?
張佑印老師🍸:感謝楊老師提問👨👩👧。政府的政策支持在我國休閑旅遊產業發展中的占據著重要的地位🫅🏻。首先要搭建一個好的管理機製,如搭建體育旅遊示範區的領導小組👮♀️,從而讓體育旅遊的重要事務能夠上升為“一把手工程”,這樣才能讓文旅融合更具可操作性和落地性👛。其次,要有不同領域的專家組成的指導委員會👨🏻🔧🫱🏿,作為政府決策提供智力支持,保證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最後,可以在政策方面給體育旅遊予以傾斜,如對體育旅遊項目優先立項、配套專項資金、為體育旅遊預留土地指標等措施☔️。
陸璐副院長:偏遠地區生態旅遊和體育融合發展更有利於開發當地旅遊產品、吸引遊客🦒?
張佑印老師✊🏼:感謝陸院長提問🧍。從休閑旅遊角度來看💷,偏遠不是製約發展的關鍵問題,比如三亞🧚🏿♂️、南極都很偏遠,但是其旅遊吸引力卻都很強💆🏼♀️,所以優質的資源+好的政策支撐+挖掘資源能力的是實現區域發展的根本。我國多數偏遠地區有著一流的旅遊資源和生態環境,而體育旅遊有著較為穩定的市場和較強的粘性👉🏿🌃,未來將生態旅遊和體育項目結合起來,可以拓展當地的旅遊產品🦹🏿👳🏿,如有的少數民族可以利用傳統體育項目結合生態旅遊,增加旅遊體驗產品🚵🏿♀️,對遊客更加具有吸引力。
牛誌培副院長:徒步或登山吸引力不夠,目前越來越向山地自行車線路發展👩🏽🔬,如果一座不出名的山發展山地自行車成功的可能有多大💄?
張佑印老師:感謝牛院長提問。從旅遊角度來說,只要有好的運營團隊和較為獨特的IP就可以做,比如研學旅遊、運動俱樂部等都具有穩定的客群,他們看中的是學到的知識和教知識的人💨,如將某個山打造為我們北體冠軍班的定期訓練基地🎷,那就一定可以吸引更多的遊客和會員加入,所以說有IP、有強有力的運營團隊,有穩定的客源更最要。
圖🏄🏿♂️、文/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