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媛媛等 |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發展現狀與趨勢 | 體育旅遊綠皮書No.1成果(五)
發文時間:2021-03-04 撰稿人📭🧗🏿♂️:
作者簡介☂️:金媛媛,畢業於南開大學商意昂4,獲管理學博士學位。2014年至今在首都體育意昂4任教💂,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旅遊、體育產業。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項🖖🏼,是國家體育總局《“十四五”體育科教發展規劃》主要起草人之一、《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報告》編寫組核心成員🛳,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余篇,出版專著1部,擔任休閑體育藍皮書《中國休閑體育發展報告(2015-2016)副主編和《京津冀體育健身休閑活動規劃策劃案例集》主編。
一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發展背景
2016年,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布的《關於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將培育1000個左右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休閑旅遊、現代製造🤵🏿♂️🙋🏽♂️、商貿物流、傳統文化💐、教育科技、美麗宜居等特色小鎮。文件發布後,全國各省市政府積極響應,特色各異的小鎮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起來。同年🔳,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於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應堅持創新探索🧑🏻💻、因地製宜、產業建鎮、以人為本、市場主導的原則🤱,把加快建設美麗特色小(城)鎮作為落實新型城鎮化戰略部署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這一時期的特色小鎮大多集中在傳統文化、休閑旅遊、商貿物流、現代製造等領域,運動休閑主題類特色小鎮十分鮮見。
2017年5月🤦🏽👩🏿🔬,體育總局辦公廳印發《關於推動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的通知》指出,到2020年🌨,在全國扶持建設一批體育特征鮮明💂🏿♂️、文化氣息濃厚、生態環境良好、產業集聚融合🤝、惠及人民健康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目的在於👉🏻:創立體育特色新品牌、為體育休閑運動搭建新平臺;使運動休閑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加適應群眾需求🖕🏿;引領運動休閑新風尚;引導體育產業消費、拉動長效投資,促進小鎮所在地域內運動休閑、健康😧、旅遊等現代服務業進入良性互動發展通道💇🏿♀️,推動產業集聚,形成輻射帶動效應;推動鄉鎮基本公共體育服務均等化;促進鄉鎮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事業實現協調發展、深度融合;通過發展當地體育特色產業🥷,創造就業崗位,創造增收渠道,促進當地特色農產品銷售,樹立體育脫貧攻堅示範模式🎗。該文件的發布標誌著我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工作正式啟動🧖🏿♀️。
2017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篩選出96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列為第一批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試點項目,並提出要堅持“寬進嚴出🕠、動態管理🏢、寧缺毋濫”的原則,協調中央有關部門完善相關支持政策🧑🏻🦯,組織專業力量對項目建設規劃編製進行指導和把關🕺🏿,整合體育系統資源支持其良性發展。最終只有完成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試點任務,達到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試點評定要求的小鎮,才能被國家體育總局認定為“國家運動休閑特色小鎮”。
二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發展現狀
1. 類型多樣,在空間上分布集中分布於北京🍮、河北、湖北等省市
96家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包括娛樂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37個、健康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22個、文化民俗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13個、賽事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11個、培訓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11個和智能製造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2個🤽🏻。從類型上,主要以娛樂型為主,然後依次是健康型🥗、文化民俗型🕺🏼、賽事型、培訓型,智能製造型占比較少。
娛樂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如根據鎮域內的山水資源和人文資源特點,設定運動休閑主題為“醉山水🦄,最運動”的張坊生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主要目標市場為北京及周邊人群,主要功能為運動體驗旅遊🧚🏼。健康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如集生態旅遊、體育運動⛹🏻♀️、健康療養、醫療美容、休閑度假、文化體驗🚶🏻♀️、社區養老等於一體的吉林省梅河口市進化鎮中醫藥健康旅遊特色小鎮,以中醫藥產業為支點🤸🏼,以“大健康”為發展理念,圍繞小鎮核心區這一旅遊區發展功能聚集載體📙,導入體育、養生、養老👆🏿、休閑、娛樂、文創等多產業元素,營造一個中醫藥健康旅遊綜合體📢。民俗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如以東西方功夫文化創意傳播為主題的寶雞市金臺區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聚焦優勢武術賽事,整合太極文化及休閑👩🎨、養生、旅遊🪿❣️、體育👨🏻⚕️、傳媒🙎🏻、娛樂等產業元素⚛️,形成以武術產業為核心的生態鏈和產業集群🙅🏼♂️,成為集太極拳文化推廣👰🏿、休閑娛樂、武術競技賽事、戶外運動體驗等業態為一體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賽事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如具有國家級全地形車(ATV)專業賽場、山地自行車專業賽道的四川省德陽市羅江縣白馬關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每年定期舉辦中國全地形車錦標賽、山地自行車精英挑戰賽,打造西部體育賽事旅遊目的地。培訓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如雲南省素有“競走之鄉”美譽的曲靖市馬龍縣舊縣高原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區位優越🛹、生態良好🫲🏽、交通便捷、體育文化根基好,小鎮平均海拔2000米,地形、地貌十分適合高原體育訓練🦹🏿♂️。智能製造型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如依托新能源汽車製造基地🐌、以“汽車運動休閑”為主題的浙江金華蘇孟鄉汽車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充分發揮梅溪流域汽車露營長廊和湖海塘運動休閑集聚特色優勢💂🏿♀️,將汽車製造、休閑旅遊、汽車運動🥷🏿、文化娛樂有機融合起來。
從數量上來看👸🏿,北京🏄🏻♀️、河北、湖北分布最多(如圖1)。主要集中分布在長江流域及黃河下遊地區🏄♀️,形成了滬浙蘇皖核心圈、長江中下遊核心帶和京津冀核心圈,而西北地區與東北地區則分布較少。
圖1 第一批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試點項目區域分布情況(單位:個)
資料來源😑:2018年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分析🥅:一文讀懂概念🙋♀️、類型與建設路徑🤷🏿♂️,https://www.qianzhan.com/analyst/detail/220/180525-7d3377a2.html,檢索日期:2019年9月26日🫰🏻。
2. 少數小鎮面臨發展的調整與轉型
經過不到兩年的發展👊🏼,試點項目的創建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和成效,但部分試點項目存在著“新瓶裝舊酒”、“簡單堆砌”、“碎片化開發”等問題。2018年末,國家體育總局發布通報,擬取消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試點資格項目3個👩❤️💋👩,警示整改項目30個🟡。同年11月,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發布《關於推進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健康發展的通知》提出:要強化政策措施落實、完善協調推進機製、打造體育產業鏈條🛡、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建立典型引路機製➖、加強動態監測管理。2019年3月體育總局為解決當前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發展瓶頸,組織研製出《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試點項目建設工作指南》,指出要嚴守“四條底線”——嚴防政府債務風險、嚴控房地產化傾向🫦、嚴格節約集約用地🍋🟩、嚴守生態保護紅線;避免“五種類型”——不能盲目把體育場館🐽、體育基地、旅遊景區、美麗鄉村以及行政建製鎮戴上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帽子”🥡。要求堅持合理布局,培育產業核心👰♂️,聚焦高端要素🌈,遵循產業發展規律🌦,拓展融資渠道,推進規劃工作,明確職責分工🚳,促進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良性發展。
3、省地共建模式和PPP建設模式並存
省地共建模式。即選擇具有一定資源稟賦🙆🏼♀️、區位優勢和發展基礎的小鎮🏤,由省級行政單位與小鎮所在的縣級行政單位共同進行小鎮的建設和管理。如儀征市棗林灣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池州九華山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六安悠然南山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等采用的就是該種模式。該模式能夠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與監督機製📔,要求省地兩級要有效對接🫠、協同創新。
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 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即政府通過特需經營的方式,把部分責任轉移給社會主體(企業)👩🔬,兩者建立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共同體關系🧑🏽🚀🦢。對政府而言可以減輕財政負擔,對企業而言可以減小企業投資風險🚴🏻♀️,從而實現共贏目標。如寶雞市金臺區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采用的就是PPP模式🗣。這種模式在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中優勢明顯,已被政府和社會廣泛認可。
(二)存在問題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由我國首次提出,缺乏相關的建設經驗,因此在建設過程中難免會遇到諸多問題,其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1.特色有待進一步凸顯突出,發展質量有待進一步提升粗放
我國目前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中部分是對已有體育產業的簡單包裝👫🏼,或者是模仿其他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產業特色,出現同質化、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原因在於部分小鎮由政府主導,未能及時有效地對重點業態做出微調和創新👲🏿,導致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未能實現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製“新而活”的建設目標👨🏿⚖️。
2.文化內涵需要進一步融入
文化是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靈魂📧,在人們的物質需要得到極大滿足之後,人們都希望生活在有文化內涵、健康宜居的空間中。運動休閑小鎮僅僅依靠精致的建築和完備的體育設施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深厚的文化內涵來保持長久的發展動力。許多國外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之所以享譽世界且經久不衰,在於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如西班牙龍達鬥牛小鎮🖖,將鬥牛這種民族體育傳統文化融入小鎮建設,在鬥牛活動開始前,人們會欣賞到鬥牛士身著古裝進行古樂儀仗表演🗯,現場布置參照300年前的鬥牛場景𓀅,使人們仿佛回到了300年前的時代,這種體驗滿足了人們對精神和文化層面的追求。我國目前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還需要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加強對文化因素的合理運用👈🏼,營造濃郁的地方文化氛圍,使運動休閑特色小鎮主題更加鮮明🔶,從而具有持久的吸引力。
3. 房地產化傾向和產城不融合的問題需要解決
特色小鎮趨於“房地產化”的現象是眾多房地產企業與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簽約造成的“雙刃劍”。房地產企業做特色小鎮,能滿足小鎮在硬件基礎設施建設上的需求,但在把握小鎮特色內涵、促進其持續健康發展方面仍需政府把控。一些房地產企業只註重企業利益🎁,不關心小鎮生態健康,更沒有耐心進行長期運營。個別房地產企業表面上是與政府合作,投資建設特色小鎮🕯,實際上是為了增加土地儲備。這種現象會造成地價哄抬、租金上漲,不但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而且會把小鎮裏的體育相關特色產業排擠出去。此外,少部分小鎮只關註項目運營,雖然解決了部分人口的就業需求,但由於不重視進駐企業的經營者和職工的教育、醫療和消費等生活需求🎣,有“產”而無“城”,難以穩定吸納人口,造成“空心化”,導致產城不融合🧗。
4. 微觀層面專項指南需要進一步完善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往往集旅遊、健康🈹、文化👹、科技等功能於一體,因此其投資額度大,工程監管復雜↔️,建設周期長。而目前我國僅以“暫行辦法”😐、“指導性意見”等形式規範特色小鎮的建設,缺乏針對規劃、投融資、運營、監督、治理等環節的專項指南。可以說🙆🏽♀️👨🏼🏭,僅對特色小鎮建設給出了宏觀層面的總體指導意見,卻缺乏微觀層面的發展指南🤱🏽。而社會資本參與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的動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5. 標準化建設滯後,監管體系不健全
標準化是產業規範、有序、快速發展的根本保障之一。盡管《大力發展體育旅遊的指導意見》(旅發[2016]172號)強調要推進體育旅遊標準化建設,但到目前為止我國僅浙江省出臺了《浙江省級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認定標準》🪛、上海出臺了《關於推進體育旅遊標準化建設的若幹意見》和《體育旅遊休閑基地服務質量要求及等級劃分》(DB31/T755-2018)🧑🏻💼、江蘇省出臺了《江蘇省體育健康特色小鎮評估及認證標準》🈯️,國家層面及其他地區均未出臺針對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標準。
6. 專業人才需要專門培養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是一個復雜的綜合體👬🏼,需要來自建設規劃、旅遊開發、文化創意🦸🏻、法律保障和安全救援等領域的專業人才,更需要高層次運營和管理人才,而我國目前在這方面的人才供應明顯不足,沒有成熟的運營管理團隊。這一方面是由於高等院校的人才供給不能滿足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由於運動休閑小鎮在我國起步較晚🕋,社會上具有相關管理經驗的人才積累較少👨🏻💼。此外,運動休閑小鎮是一種體育與旅遊融合的業態模式,需要具有體育旅遊融合型的專業人才,我國在這方面的人才儲備也較少👩🏼🦰。
三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發展趨勢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發展具體呈現出如下趨勢:
(一)通過長效機製引導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高質量發展
以《關於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製的通知》1(發改辦規劃〔2018〕1041號)和《運動休閑特色小鎮試點項目建設工作指南》為綱領,統籌優勢資源🌦,完善長效建設機製✅,切實強化科學合理的頂層設計,通過統一部署、協同治理,促進運動休閑特色小鎮高標準、高水平🪤、高質量發展2。
(二)集中優勢資源發展頭部陣營🗂,強化示範效應
擁有產業資源優勢並擅長進行長遠戰略規劃的產業運營商、開發商等將主導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建設與發展,通過市場資源配置,凸顯資源頭部效應,發揮產業聚集效應,著力發展頭部陣營,動態淘汰那些缺乏產業資源的運營者。讓一部分先“富起來”的小鎮帶動其他具有一定特色優勢和潛力的小鎮厚積薄發🤹🏼♂️,走出一條有中國特色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發展道路3🧑🏻🎤。
(三)堅持產業立鎮,產品線條更加清晰
“產業立鎮”原則如今已成為業內共識,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發展前景和活力主要取決於產業的特色性及可持續性。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將以核心運動項目和精品賽事活動為引領🧖🏽👩🏽🔧,打造自身獨特的小鎮IP,充分利用當地天然的山地🥘、水域、冰雪、航空、道路等為特色👷♂️,打造特色體育旅遊產品線,使運動休閑產業為小鎮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不竭的動力4。
(四)“體育+健康養老”成為熱門方向
在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之後🪕,以運動休閑為核心的主動健康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在繼續大力倡導全民健身的基礎上,相關部門將製定應對老齡化趨勢及老年人健康問題的措施。以“體育+健康養老”為方向的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已成為地方實現產業提升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五)PPP建設模式呈上升趨勢
PPP建設模式因具有安全性高、投資主體多元化🆙、優勢互補等顯著優勢🙂↕️。相較於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的其他融資模式,PPP建設模式能夠有效減輕地方政府財政壓力,解決小鎮建設的資金缺口問題,從而降低和規避風險,平衡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目前已被廣泛運用到小鎮建設之中,預計未來將繼續呈現上升趨勢5。
(六)積極踐行跨界、融合、共享發展理念
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力求“生產”、“生活”、“生態”高度融合,保持產業👊🏽、體育、旅遊、文化協同發展,實現運動休閑產業和城鎮建設協調發展。在確保具有特色核心產業的基礎上,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將統籌規劃多個產業,構建跨界融合機製,激發小鎮產業鏈的內生活力🤲🏽。單一產業發展舉步維艱,難以保證生態系統持續循環🌬,更難以保證投資收益。產業融合的關鍵在於產業鏈的建立⛹🏿、細分✢,優化創新小鎮傳統的商業模式6。
[1]國家發改委辦公廳:《關於建立特色小鎮和特色小城鎮高質量發展機製的通知》,2018年8月30日,http://ghs.ndrc.gov.cn/zcfg/201809/t20180928_899406.html👨🏽🦱。
[2]前瞻產業研究院✬:《特色小鎮建設的現狀及三大趨勢解析》😯,2019年2月27日,https://f.qianzhan.com/tesexiaozhen/detail/190227-39d194f4.html👏🏼◾️。
[3]廣東建科建築設計院🧒🏼:《特色小鎮未來發展的趨勢》🥗,2019年8月9日,http://www.sohu.com/a/332610388_100130251。
[4]《特色小鎮發展的七大趨勢》📧,中國鄉村旅遊網,2018年1月6日,http://www.crttrip.com/showinfo-79-2964-0.html。
[5]前瞻產業研究院.🙆🏻♂️:《特色小鎮遍地開花 未來趨勢如何預測》,2019年6月5日𓀀, https://f.qianzhan.com/tesexiaozhen/detail/190605-d433d7f7.html🧚🏼♀️。
[6]《特色小鎮發展的六大趨勢》🤦♂️,城市化網🧑🔧,2018年4月4日, http://www.ciudsrc.com/new_zazhi/fengmian/yibazazhiyierqi/2018-04-04/126060.html
摘自🥄:《中國體育旅遊發展報告(2019~2020)》(《體育旅遊綠皮書No.1》),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出版。